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今天不學英文 愛閱讀:到底要吃什麼?

書名:到底要吃什麼? 作者:麥可‧波倫 出版社:久周文化

本書內容,作者從餐桌上的食物源頭開始追蹤探討每種食物的由來、養植栽種方式、所用的飼料和農藥用藥狀況、宰殺、製作、加工至上桌成為我們口中的食物止。
作者用心之程度令人感動。在現今黑心食品充斥的當下,天助不如自助,充實自己的知識就不怕被黑心商品耍得團團轉而不知如何是好!


曾有哲學家說:人類永無止盡的開放胃口,造就了人類的殘暴與文明。

以人類牙齒構造來看,屬於雜食動物(85%素食,15%葷食)。生為雜食動物是上天一種恩賜,也是一種挑戰;雜食特性使人類幾乎遍佈棲息於地球上每塊陸地。無所不吃的習性,一來提供人類各式各樣的飲食樂趣,同時也造成食物選擇上的壓力與浪費。

我們手中的鈔票早已不只是鈔票,更是選票。每天遊走於菜市場、超商、餐館、速食店、小販.....,我們投下神聖的一票,選出最受歡迎食物,整個社會飲食文化,也因著我們的票選結果進行演變。

道底該吃什麼?如果你是無尾熊,你不必煩惱要吃什麼,因為一輩子只需乖乖的吃尤加利樹葉,不必吃其它東西,而生為雜食動物的人類,常面臨著兩難抉擇,一來要在素食與屠宰的倫理間掙扎,二來還得面對〝荒腔走板〞的現代化農業與畜牧業的蹂躪!

作者追本溯源,一路抽絲剝繭發現,現今的企業化經營農作離不開石油。當一個美國人吃麥當勞漢保堡,或吃超市買來的牛肉,其實相當於在吃玉米,因為那些牛都是吃玉米飼料長大的。玉米田必須靠燃燒汽油的機械耕種收成,並須噴灑大量化肥和殺蟲劑(來自石油),才能維持生產(所以是無機),加上整個運送過程,從頭到尾每一步都在消耗大量石油。吃肉,無異於吃石油。

現今的化肥,早期來自於二次大戰期間,為製造火藥剩餘大量原料硝酸胺。沒有合成肥料農作產量沒法大幅提高(許許多多人便不會誕生)。以化肥強行補養地方,表面上提高生產,其實暗中帶來更大破壞,而這些破壞並沒有被計算在成本裡。
大企業農耕靠強大財力操縱政府立法,以合法姿態對水土、所有生物和小農、勞工,實行近乎極權式的奪取壓榨。也就是說,為了壓低成本、降低價格、提高利潤,一切(包括水土保持和公平競爭)都可以犧牲。

油價飆升,化肥昂貴,穀價跟著飛漲,人群開始走上街頭抗議。另外,全球運送食品的環境代價是這樣開始的:挪威補獲的鱈魚運到中國去剖片再運回挪威去賣;西班牙橘子海岸的超市架上滿是阿根廷檸檬,當地檸檬卻爛在地上........。大貨卡車、貨櫃輪正於全球海域和陸地穿梭奔行,給慣壞了的消費者運送季節外的遠地食品。
一粒草莓、一顆奇異果、一瓶葡萄酒,都在地表留下巨大的二氧化碳腳印,難怪作者說:「地球正像一隻慢鍋,持續不斷加溫,一天比一天更暖,而處在鍋裡不知死活的人類,仍在為所欲為、予取予求........!」

我們可以說天天飲用石油,因為飼料用玉米和我們每日吃的蔬果米麵等,大多是以石油製作的化學肥料或農藥所養大的。在強調多樣化與自然生長的同時,有機農場為了追求經濟與效率,有些也漸漸邁向「工業化」的生產模式。人類追求豐衣足食,甚至錦衣玉食,有無窮大的慾望,因此經濟社會產生各種供應,但人永遠無法滿足,甚至越多越不足。

最近的社會聞奶色變,更擴及農漁養殖業也都籠罩於〝三聚氰胺〞的黑暗當中,人類對食物的恐懼難道僅止於此??這是一個衣食豐富卻難以選擇,標示眾多卻缺少信任,經濟進步卻破壞環境,科學發達卻失去信仰,物質富足卻心靈貧乏的年代。我們該省思,生活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

結論:
我們到底要吃什麼?
反樸歸真。傳統老農利用厚生的心態,視土地為母親,永恆敬惜與感恩。
一個精耕細作的小型天然農場,在每一方面都和大企業農耕截然相反。不用化肥,不用殺蟲劑,不用飼料和抗生素,雞和牛都放在外面吃草吃蟲子,整個農場從樹林、溪流、草地到糞便都無絲毫浪費,成為一個幾乎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系統。


【歡迎參觀RichCat自然農耕:山羊居】


線上學英文更多相關連結:
英文文法】【 如何學好英文】【 今天不學英文

沒有留言: